|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废黄河畔古镇北沙

废黄河畔古镇北沙

关键词:阜宁,旅游,废黄河,古镇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北沙,废黄河畔的古镇,千年以来,盛极一时,繁华几度。
    早在唐代以前,北沙即成集市。巍巍大堤,贾肆林立,颇为壮观;浩浩长淮,烟波苍茫,商舶如织。
    唐、宋、元、明之时,北沙居淮河尾闾,襟河带海,与云梯关倚为犄角,遂成海滨军事重镇。唐王征辽,统帅千军万马,就是从这里乘风破浪,扬帆入海的,至今还留下“马起营”这一屯军的地名。元顺帝至正16年(1356年),张士诚农民起义军曾驻扎于此,与董搏霄的元军鏖战七昼夜之久。到了明代,倭寇经常骚扰沿海地区,这里便成了防倭重地。随着海口下移,海滩日增,北沙遂成腹地,但仍不改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近代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到了清代,北沙又增加了两条新疏的河道:一是运料河,西起淮阴,东至八滩,穿越黄堤脚下;一是穿里河,起自街西窑塘,南入射阳河。到了民国时期,通榆公路纵贯境内。至此,北沙已有三河一路,占尽了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交通便捷,商贾云集,市廛繁荣,百货充裕。这是北沙历史上经济鼎盛时期,老人们口碑上常说的“千帆泊岸,烟火万家”,就是它昔日的风貌。
    在西街黄堤脚下,一个沙岗突兀的高处(今北小所在地),耸立着颇负盛名的古刹——兜率院,亦名大寺庵,是全县十子院之一,建于唐代,据地数亩,四合院式,殿宇宏伟,别具一格。该寺西侧一百米处,有一清澈的小溪,溪畔是明代御史张和墓。墓前那古朴瑰丽的科第坊(六十年代被辉),与气势非凡的大寺庵交相辉映,景自天成,别有一番古雅不俗的情韵。历代多少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寻胜观光,盘桓其间,或挥毫吟诗,或倡论古今,自得其乐,流连忘返。
    宋代熙宁年间,西街大堤上又建起了龙王庙(俗称龙君殿),与大寺庵南北对峙,成为北沙又一美丽如画的景观。该庙前后两进,绣闼雕甍,金碧辉煌,雄踞长堤之巅。远在十里之外,即见其雄姿,与云天相接,蔚为大观。宋元两代,北沙为淮水入海之口,举目鲸波,一碧万顷。往来船只经此,必来祈神敬佛。庙中烛火辉煌,香烟袅袅。
    沿大堤向南一里,便是马工大王庙。庙已早毁,却有不少遗闻掌故流传民间。清光绪十年(1884年),两江总督左宗棠勘察云梯关淮水故道,县令阮本焱未备豪华行馆,只以该庙数楹颓屋,作为封疆大吏的下榻之所。阮县令还为该庙撰写一幅楹联,联曰:“禹绩渺难寻,一柱中流,早自大名垂宇宙;公归安可复,三台南指,有谁只手奠江淮。”其下联所写,就是指的左公来此勘察之事。
    北沙又是人文荟萃之地,千百年来,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明代进士张和、举人李震,清代进士王文锦,学问渊博著作颇丰的水安澜,士林称颂为“小书橱”的昆仲两贡生孟康田、孟书田,近代爱国志士、二次革命烈士臧在新,当代著名教育家著作等身的刘百川,都是在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
    北沙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战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那是1938年一个初夏的早晨,日寇由阜宁城出动,向北沙侵犯。该镇附近十几个村庄广大群众早已众志成城,自发地拿起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埋伏在芦苇丛中,万民堆畔。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枪炮齐鸣,杀声四起。紧接着手执大锹铁叉的群众,从四面八方疾风般卷来。号角呜呜,锣声当当,热血涌动,仇恨燃烧。顿时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哦。数千人民英勇无畏,锐不可挡,终使日寇败北,丢下了20多具尸体,队长多山那颗罪恶的狗头还被悬挂在孟滩一棵大槐树上。这就是著名的北沙人民自发的抗日战斗,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861401460 传真: 邮箱:2456956626#qq.com
地址:江苏阜宁县香港路532号 邮编:224400
Copyright © 2004-2024 阜宁三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