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一个人 一条路 一片乡愁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阅读:167443
  • 回复:91
  • 发表于:2016/7/28 4:38:51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阜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离乡十七载,我始终没有表达出我感恩,我很愧疚。

《小窗幽记》中所言“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今夜我无法入睡,因为怀念一个人,怀念一段时光。前几天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再回到他的课堂。这几天这梦使得那怀念,日夜浓郁,虽然我早已怠于用文字记录心绪,但是今夜我还是再次起床,写下这些文字。

如果没有他,我那荒诞的青春如何收场,我的今天又会是怎样?

少年的我,没有梦想,没有纪律,经常和同学一起逃课。有一次逃课,钻到烈士陵园去玩,那时候烈士陵园是个封闭的公园,收门票的,但是对我们这些附近长大的孩子,有很多办法可以混进去玩的。

那年春天,逃课的我,在烈士陵园看到了很多白色的野蔷薇。多年后,我回乡,烈士陵园早已变成了铁军广场,再也没找到那颗野蔷薇。

晚自习,我们也会逃课,90年代的小县城,就那么几条街,早就逛够了,我们站在路口,不知道往哪里去,就在地上扔了一把小刀,刀尖指向哪里,就往哪里去继续闲逛。

我们是迷茫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

很像汪峰的《硬币》吟唱的那样:

你有没有扔过一枚硬币,选择正反面。

97年,上高三了,才如梦方醒,我的中学生涯要混结束了,我将何去何从?去拉板车?还是去苏南打工?

那时候明达中学前面还是民房,我坐在靠窗户的位置,明媚的阳光下,窗外有一排红砖瓦房,瓦房后有一排碧绿笔直的水杉树,水杉树下是一条臭水沟。。。。。就是这条臭水沟,让我有了想法,因为我是在这附近长大的,这些小水沟我很熟悉,原来都是清澈的小河,夏天我们经常在河边抓龙虾。看着填满垃圾的臭水沟,我突然想到,我为什么不选择上大学?对,我要上大学,我要学环保,我想做一名环保工程师。

可是一切都晚了。逃课的时光是无忧的,然而,成绩是一塌糊涂,数学已然成为天书。

你有没有看见,手上那条单纯的命运线;

你有没有听见,自己被抛弃后的呼喊。

刚上高三,有个同学生日,邀请我们去聚会,她家在阜宁中学那附近,那天有两桌人,一桌是她以前在阜宁中学的初中同学,当时基本上都在阜宁中学念高中,一群文文静静的女生,腼腆的坐在那,在我们眼里,她们就是明天的大学生,而我们呢?

我们是没出息的孩子,是折翼鸟,想飞,断了翅膀。

那天是周日,班上基本上所有的女生都在,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喝了很多酒。我们把那一桌“准大学生”的酒也拿过来喝了,你们不喝,就给我们买醉吧。我知道当时班上大部分女生的心情和我一样的,都是绝望的。晚上还有晚自习,同学问我,晚上还去学校不,我在绝望中灌了那么多酒,就说不去了。然后醉醺醺的骑着车走了,不想回家,不想面对父母,于是从城东骑到城西,再从城西骑到城北,回家倒头睡了。

第二天上学,从教室一进门,我从大家的眼里看到的,是绝望中还有一点点亮晶晶的希望,很沉默。后来我才知道,前一天晚上,女生都没上学,我很自责,我不应该带头逃课的。那是我们最后一次逃课。那次以后,大家都很安静的学习。

然而那一点点亮晶晶的希望,很快就没了。

第一次模拟考试,我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何,反正我羞愧难当,我数学试卷都没敢交上去。

那时候数学老师是严虎诚老师,一位非常宽厚、包容的年轻老师,他没有说什么。我听他讲课后,自己评了一下分数,这辈子都没考过这么低。我不知道作为一位教师,看到这样的学生会是怎样的心情,反正我自己觉得是废材,无地自容。我非常感激严老师的宽容,没有责问我。

其他各科的成绩都很烂,,我已经彻底的绝望了。

你有没有看到,自己眼中的绝望;

你有没有听见,痛彻心肺的哭声;

你有没有感到,心如花朵般枯萎;

你有没有体验到,生命有多无可奈何。。。。

模拟考试后,开第一次班会,新接任的班主任陶老师说了啥,都不记得,就记得一句话,他说,他问了一直跟班的物理老师李风光老师,李老师讲了,班上成绩最好的男同学是某某,成绩最好的女生是某某。。。

我听到我的名字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这句话就像茫茫的黑夜中腾的出现一团火,点燃我的希望。

原来我在李老师的评价中还不算废物,既然我是成绩最好的女生!成绩最好的女生!成绩最好的女生!那么我就应该是这个班上最有希望的那个女生!最有希望的那个女生!最有希望的那个女生!我怎么能放弃?我怎么能放弃!

98年,我意料之中的落榜。不知道是少年不知愁,还是因为我心中有所谓的理想,没有太多的悲伤。

99年我如愿以偿上了大学。

这些年,我经常想,要是当年,没有李老师的那一句话,没遇到那几位恩师的话,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

研究生毕业前夕,我去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实习,有一次路过一个电子厂,下午成群结队的操作工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出来挤成一坨买盒饭,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操作工人,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也没上大学,我是不是和他们一样,在车间里面做一名操作工,我的青春在流水线上一点点的流逝。

这几天我总在想,如果我再见到李老师,会是怎么样?我应该说些什么?

我不知道。

前些年,就如浮尘一样到处漂泊。夜晚一个人在武汉、深圳、廊坊、南京、上海、杭州、无锡等等一个个陌生的城市街头,看着色彩斑斓的霓虹灯,听着《硬币》这首歌,嚎啕大哭,每次都会想起,我曾经在那个遥远的苏北小县城,在黑夜下扔下的那把小刀,想起李老师的那句话,擦干眼泪,对自己说,不能放弃。

 如今, 他或许已经有了白发,我也不再是无知懵懂少年。

十七年前,他才三十多,虽然和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大,但是那时候我觉得他很年轻,可是我自己到了这个年纪,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心已经被磨砺的长了茧,很多情感,不想表达出来,我也不想再去听《硬币》,往事不堪。只有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失眠折磨,写下这段文字。

虽然现在回头想想,少年的梦想是多么的幼稚和纯真。几年前我已经转行,但是,我曾经因为这个,有了想飞的梦想,而恩师,给过我隐形的翅膀,让我的青春,没有在荒诞中结束,人生少一个遗憾。

谢谢恩师,谢谢母校。

除了阳光没有什么可以笼罩世界

除了雨没有什么可以画出彩虹

除了雪没有什么可以洁白大地

除了风没有什么可以吹动树叶

2016/7/28凌晨4点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7/28 18:28:00
  • 来自:海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感谢编辑,感谢各位,推送上微信头条,简直受宠若惊。

前几天一直纠结是不是抽出时间写点东西。

丰子恺在《阿难》中为写道,人类所造作的世间的种种现象,迷塞了我的心眼,隐蔽了我的本性,使我对于扰攘奔逐的地球上的生活,渐渐习惯,视为人生的当然而恬不为怪。

大概我就是如此,想都是工作赚钱,所以心里长的满是荒草。

最近想休息。就像漫漫长跑中,想停下小息,但是停下喘息,汗珠从脑壳上往外冒,而各种思绪却往脑壳里钻。不想写出来,费神,不写出来,又一团乱麻塞满脑壳,写出来,又觉得矫情。

这帖子取名“一个人一条路”,这条路,是什么路?

小时候住在胜利路边。

那时候的路都是泥巴路,胜利路是进城的路,走的人多,晴天路面上被踩的光溜溜的,偶尔会有一辆军绿的大卡车路过,小孩子远远听到汽车轰鸣就撒脚丫子跑到路边,好奇的给大卡车形注目礼,车过一路尘土飞扬。这些大卡车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至今我也不知道。

马路对面是一条小河,大概因为河那边的居民为了出行,修了很多坝,将小河隔断成一个一个小水塘,碧清的水塘,水塘边靠近马路的一侧满满的灌木丛,对岸靠近人家的河滩上长着芦苇。经常在河边找点瓦片泥块打水漂。

后来,路面改造成碎石路,下雨不再泥泞,灌木砍了,种下一排法桐,然而,并没有几颗成活。也有了路灯,老式的绿盖白底搪瓷灯罩。

路头上,渐渐的有人开始摆摊卖菜。小水塘开始慢慢的变浑浊,变黑,变臭。

再后来,拆迁搬走了,碎石路变成了水泥路。小水塘没了。卖菜的摊儿已经形成一个小型菜场,菜场也搬走了。

几乎所有的童年和少年岁月都是在这条路边度过的。每天来来回回上学,路边每座房子我都很熟悉。

那时候觉得这条路很长。

以后走过的路,有多少,有多长,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对了路。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从来没得到答案

我不过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冥冥中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时间无言如此这般明天已在 via via

风吹过的路依然远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总有那么一首歌,是你想吟唱的。平凡之路。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7/28 23:37:10
  • 来自:海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谢谢恬静一生和各位网友,一直关注我的帖子。没错,随着苏北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回去工作。每个人所想所求不同,无论是远行,还是回归,选择自己无悔的路走。



当年报考志愿的时候,老师建议我报考省内的学校,而我却选择了更远的地方。至今我觉得很幸运,我随着自己内心走,让我有机会能到国内一流大学念书。



高中那时候我后排坐一位女生,有一次,我听到她说,毕业后,开个小店,守着小店就好了。



那时候的我,很是不屑,我才不要这样的生活。



大一寒假,我回老家在同学家看到了她,我的天哪,大肚子了。。。她说,以后就在家带孩子做饭。



现在再想起她,我没有了少年的轻狂,觉得她是幸福的,她选择了她想走的路。



我和许许多多的曾经年轻过的人一样,觉得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很像。



《平凡的世界》,去年改编成电视剧,结局偏离的原著,原著的结局是少平回到了大牙湾煤矿,做一名煤矿工人,与那对孤儿寡母互相照顾,这才是“平凡”真正体现。我选择离开,选择远行,和少平一样。少平最初要走出双水村,要走出原西县,要寻求出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望。而少安选择坚守在双水村与命运抗争。



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很是被吸引,逃课躺在宿舍一口气看完的。大概是因为被少平和少安兄弟曲折的命运、坚韧的精神所震撼。



第二次再看的时候,也还是在校,暑假留校上双学位的课程,酷暑的夜晚无法入眠,又看了一遍。那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少平有多少相似之处,因为一个懵懂的在校学生,是体会不到生存的艰辛。但是这不朽的小说,对年轻的心,起了很大震撼和激励作用。



十几年之后,我又看了一两遍,仿佛看见了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这样风格的文字,有些陈旧,就如我们的故事。



在这热浪滚滚的黑夜里,是不是想登上天台,吼出Beyond那首歌: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7/29 0:23:24
  • 来自:海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我知道,最近的几夜我将是难眠的,这两天暂停了工作,如果我不能把所想的一切都写出来。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非要写出来?我自己也觉得很痛苦。泰戈尔有句小诗:在梦中,一切事都散漫着,都压着我,但这不过是一个梦呀。当我醒来时,我便将觉得这些事都已聚集在你那里,我也便将自由了。



最初我要开贴,就是因为做梦,梦回课堂。听说明达中学分成了两座学校,高中成为现在的第一高级中学,我在网上看到了李老师的照片,岁月沧桑,在你我的脸上都无情的留下了痕迹。我本以为将这一切“聚集在你那里,我也便将自由了”。可是我自由了吗?

现在思绪越扯越长,就如被开水烫过的蚕茧一样,要将所有的丝抽完,把这一切从我的脑海里面抽出,腾空我的脑壳。可是我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更多的时候,我就想偷空能静静的听老歌。鲁迅在《野草 题辞》开头说到,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鲁迅创造背景是风雨飘摇中革命,思想变化想了很多,故不知道如何说起,而我却是因为脑子里面千头万绪,不知道如何再开始写。
(0)
(0)
飞鸟爸爸
飞鸟爸爸: 往往就跟日记一样,就如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初中写的日记。一开始觉得幼稚、可笑!可那不也是我吗?想通了也就解脱了!一切都是为了向前过着平凡的日子,大部分时间在掌舵,天气好的时候休息一下,放开舵;天气恶劣的时候索性就不要管舵了,不会沉,走到哪是哪。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7/30 2:29:57
  • 来自:海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小学那时候我只知道,最好的校舍就是实小那种小楼了。



2005年我读研,同年参加司法考试,考点设在我们学校,武汉的考友来看考场,我带着他们到东九楼的考场,有位大哥站在气势磅礴的东九楼下,感叹说,这是梦工场!当时东九楼是亚洲第一大教学楼。



这是我少年时期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我能上大学,还能上这样的大学。



1992年,我上中学,那时候的年轻人穿着肥大的太子裤,闭着眼扯着嗓子嚎着一首唱: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苦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



那个年纪的屁孩懂个毛线啥子叫梦想。



刚入中学的时候,阜城中学里面还有一排一排的红砖瓦房,一进校门就是翠绿的法桐林荫道,地面铺设的是红砖。初中部在里面一座三层的小楼。小楼东边是一片开阔的操场。



我特别喜欢那个绿荫华盖的林荫道,大学让我最难忘的也是那满校园的法桐林荫道。



04年回到武汉,坐在久违的老教室里面备考,初秋的天气,热气褪去,下起了小雨,法桐的叶子清洗的一尘不染,苍翠欲滴。课间,隔壁教室播放了《take me to your heart》,hiding from the rain and snow trying to forget buti won’t let go~~~



听说,下雨天法桐树和音乐更配哦!



深秋,金黄的落叶一片一片旋转的落下,铺满路面,遇到雨天,叶片平铺紧贴在路面上,上面一层水膜,路面就像嵌了黄叶的大理石。



多么美好的法桐树,青春与梦想相伴,校园与法桐林荫道相伴。



入学没多久,阜城中学的法桐林荫道和红瓦房就没有了,成了明达中学。阜城中学的林荫道在我的记忆中还没形成一段完整的美好回忆,就消失了。现在的明达中学的校门,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校园里面的情形更不知道是什么样。物非人非。



我记忆中的明达中学,校门口进去,北边是一道白墙,墙上据说写这校训,然后,并未记得。白墙后是两层红砖教工宿舍,白墙前是黄杨围成的绿化带,里面种植的是紫荆;圆圆的叶子,春天枝条上很多紫色的小花。



最深刻的就是三层的四合院。北楼是原来的老楼,初中部,南楼是高中部,东边的楼是办公室,西边是实验室。后建的三座楼与北楼基本保持一致的风格,墙体外是绿色石米,窗户和门是白色边框,绿色钢窗,桔色的门。



实验楼的外墙上,还挂有科学家的画像,记得最深的是有居里夫人和李四光。



个人觉得这种结构的建筑,有种束缚感。



记得大学语文课,老师讲过几句关于楚文化,提到为什么荆楚人的图腾是火凤凰,确实,在武汉,火红的凤凰元素很容易见到,包括祥云的图案都显得很特别。那位老师操着一口湖北话,说是因为湖北多山丘,围在大山里面的人,一眼望去都是山,见不到远方,因此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幻想,造就楚人特别浪漫的情怀。我是一个地道的工科生,对文史哲并未有什么研究,不过感觉确实楚人狂放浪漫,楚文化展现出的奇异、充满想象力的风格,与吴越文化迥异。大山是目光的屏障,却束缚不了楚人的思想飞翔。



那小小的四合院,就如群山环绕,曾经,我们这群少年,在里面放飞过什么梦想?



我最初是没有的。浑浑噩噩的虚度了少年光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热好个球。



明天继续酷暑高温,气象专家说,今年是史上最热的一年,楼下银杏大道两边的银杏树全都黄了叶,热死了。



可惜,可惜,十年树木,不容易。更何况,百年树人。



虽然我记忆中的中学,和现在明达中学、第一高级中学,完全不一样,但是母校,还是母校。

校长根叔说过,母校是什么?母校就是你每天都要骂8次,但是却不允许别人骂一次的学校!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1 18:43:25
  • 来自:海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今天36度,好像很凉爽的赶脚,天空中也飘来了几坨棉花糖。



古人偈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搁在今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空调冬有雪;若无闲事葛优瘫,便是人间好时节。”



古人的诗词中,描述夏日的诗句与春秋比起来,显得很少,酷暑的好像更罕见,也就看过些写写啥池塘青蛙荷花村居纳凉的词句。不知道是因为古人没有酷暑,还是因为酷暑确实是“困人天气日初长”,只好睡觉。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读书少。



借用《骆驼祥子》中写的那段夏日,倒是很贴近这个炎热,那文字叫人看着都流汗。不知道老舍描述的这炎热,是不是为了烘托祥子最后叫人不寒而栗的结局,你我会不会变成祥子。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似乎没老舍那么悲观。这段时间热的绝望,觉得清风徐徐的“希望”是“虚妄”,现在终于熬出头,“绝望”也变成了“虚妄”,毕竟没热死。现在期盼着台风的到来,然而这样的“希望”对于广东台风登陆的地方,可能又是一场天灾带来的“绝望”。



623灾难过去月余。



“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祝平安。
(0)
(0)
飞鸟爸爸
飞鸟爸爸: 清风徐来,我不禁想起了《港囧》,杜鹃的出现始终令我惊艳,不管是合伙人里还是港囧里。提到623今天还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一篇关于623六七的文章,我想了想,一切向前看吧。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1 21:44:52
  • 来自:海南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前一段时间,突然想吃小黄蟹,就是腌制的小螃蜞。

小时候,有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叫卖,夏日晚上作为下饭菜。后来渐渐就没了。二十多年没有吃过。

听老人说,以前穷人喜欢买这些小东西吃,很多穷人都会多要一碗卤,卤水下饭,总比盐水有些鲜味。

几年前在江阴吃过一种小菜,螃蜞螯,只取螃蜞螯腌制,味道浓郁却很爽口,据说是当地出名的特色小菜,口味甚是一绝。然而这可不是穷人能吃得起的,据说近两百一斤,并且还是带卤水的。

虽然螃蜞螯甚是鲜美,却也不并特意想念,只有小时候这穷人的美味,腌螃琪,想念的厉害。

螃蜞个儿小,也并没有什么可吃的,吃法也是简单粗暴,不像丰子恺在回忆他那举人父亲吃螃蟹那样,精细、风雅,螃蜞不过就是嚼碎了,砸吧砸吧几下,吐了,靠那点卤汁下饭而已。

此地并无吃螃蜞的习性,好在现在有网络,网购了几瓶,咽着口水等了几天,还是没到货,再问问老板,说忙。再等几天,老板失踪了。

半个月无果,只好再另外找一家盐城特产店买了几瓶,这次靠谱,第二天就收到货,都是用简易易拉罐封装的,迫不及待开了,等不及晚上吃稀饭,就当零食吃了,味道,有儿时记忆的味道,还多了更多其他调味品的味道。毕竟以前只是靠盐简单腌制而已。听父亲说,以前都是小渔船上堆在船舱内腌制的,腌的黄黄的,大概也是因此叫小黄蟹。

四五只小螃蜞吃了,齁的不轻,咕嘟咕嘟喝了一晚上水。

(0)
(0)
飞鸟爸爸
飞鸟爸爸: 泥螺跟黄蟹,现在阜宁吃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2 13:49:09
  • 来自:海南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恬静一生,没错,泥螺和小黄蟹,现在确实退出了大部分人餐桌。
只不过我们这些在外的人,想起来尝尝那味道,聊以慰藉。
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描述了儿时在老家吃的什么炒米、咸菜茨菰、蚬子螺蛳,也并不是啥特有美味,最终不过是寄托思乡之情。
汪曾祺是高邮人,高邮咸鸭蛋,肯定是他不得不提的。写到: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看到他这段文字,我甚是同感,只不过主角要换成阜宁大糕。我对异乡人称道阜宁大糕,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大糕似的!不过阜宁的大糕,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糕点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云片糕之类,我实在瞧不上。
(0)
(0)
飞鸟爸爸
飞鸟爸爸: 大学毕业以前我其实不喜欢吃阜宁大糕,也不太爱提阜宁大糕。工作之后却经常逢年过节给远方的朋友快递一些过去。人们常说一方水体养一方人,这话我是赞同的。那时候我还小,我很多亲戚都去了苏南闯荡,慢慢的都定居下来。每次回阜宁都会在阜宁买点烧饼、馓子、豆腐茶干卜页、豆油菜籽油。一开始我是不理解的,现在父母也在外打工,每次回来住一段时间准备走的时候我都会提前准备好。寄托思乡之情也罢,真的好吃也罢,我感觉就是吃习惯了,几十年离不开的味道。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3 10:34:48
  • 来自:海南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恬静一生:确实,我在上大学前对阜宁大糕没啥感觉,后来吃了其他同学带的家乡糕点,其中那个云片糕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也是与阜宁大糕最相似的,我的妈呀,那玩意没法吃,粗粝、干硬、无味,难以下咽。再回头吃一口阜宁大糕,细腻、香软、酥甜。所以每年同学都要我带一些。
不过各地的特产,生产都有优劣,要买到正宗口味的大糕。没特别研究过,就自己吃过的几种大糕,有菜场卖的散装的,也有某某记的小包装,还有老糕点厂出品的“阜阳”,甚至还有农村小作坊制作的。觉得有些菜场散装的味道还可以,味道最纯正的还是“阜阳”的,选料和配料是最好的。至于那个出品小包装的品牌,这种包装方式是好的,防止整条拆开变干,易于保存,并且还创造出很多种口味,改变传统单一的口味,只是个人觉得总体味道有些油腻,太甜。小作坊生产的,以前有乡下亲戚家做过,看过一次,反正是没有食欲品尝的。
(0)
(0)
飞鸟爸爸
飞鸟爸爸: 有好有坏,我是从小包装开始吃起来的,真正体会了阜宁大糕的三个特色:软如棉,白如雪,甜如蜜。阜宁比较好吃的品牌有:殷记,殷亮,阜阳,李八味等等。小作坊里有好有坏,正如你说的,在用料跟清洁上下的功夫不一样。下次买大糕真的可以试一下是不是能用打火机点着,能点着的才好吃,那种用料差的很快就会干掉。曾经阜宁清沟那边出过丑事,希望阜宁县里能重视一个地方的品牌,把控质量。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7 11:43:24
  • 来自:海南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高温好不容易熬出头,以为台风会带来一场暴雨把炎热浇灭,结果暴雨没来,撒了几滴水而已,还把仅有的那点小风弄没了,在室外站了一会,看着树叶儿纹丝不动,觉得自己和这些树被一起装在一个密封容器内,容器内填充的气体,就好像那开水冲泡的藕粉之类的物质一样,虽然透明的,却是粘稠的,闷热的,难以呼吸。
终于热感冒还是加重了。脑浆都快和鼻涕一起醒出来了。
昨天夜里终于起风了,打开多少天没开的门窗通风,嗖嗖的凉风,夹着一团团热风。到了后半夜,基本上全是凉风。神清气爽。
站在窗口享受这夜里的冷风,倒也觉得是上天的恩赐,窗外马路对面是一个很庞大的安置房小区,据说当年是省里安置示范点,所以从外观上看,是不错的小区,围墙都设计的很有调调,楼面粉刷的也很艳丽,夜里墙体上的景观灯也是光灿灿的。但是里面大部分房子都是没装修的群租房,晚上窗口的光都是昏黄的白炽灯灯光。楼道里面塞满了拆迁户老头老太舍不得丢弃的农具、少了腿的椅子、没了门的柜子等等破家什,塞的严严实实,落满了厚厚的灰尘,不过主要居民还是无数的蚁族,我曾经也带着家人住过,七口人挤在五六十平的毛坯房,没有厨房,只有一个烂木板搭建的灶台,烂铁皮的煤气灶,煤气管道上的油污用刀削下来。客厅和卧室都摆放了床,简易床,床头板里面一坨一坨填充物拉出来都是烂棉絮旧衣服等垃圾,撕掉床底下蒙着的布,高低不平的床板都是工地上废弃的模板,水泥块和钉子还残留在上面。这种简易床,在出租屋内很常见。只有一个没有上过油漆的破衣柜,门没了,歪斜的靠在墙上,快要散架了。其他没有了。我也不知道夜里,这些小区的里里外外有多少蟑螂和小偷在活动。
这些蚁族,来自苏北、安徽、四川等地,有农民工,也有大学毕业生。几乎所有的工厂的班车都会经过这个蚁族村。
听父母说,小时候的奶奶家邻居的孩子在这打工多年,也租在这小区内,他家老太太带着小候鸟过来探亲,看了出租房围墙外一座国际学校说,不错,孩子以后可以就近上这座学校。她哪里知道,这座学校学费一年是十几万。
虽然蚁族生活在城市里面,但是城市并不属于他们。
苦钱,苦钱。淮话中,这两个字,太到位了。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10 11:31:05
  • 来自:海南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立秋后,总算有个早晚凉了。
傍晚凉风习习,总会想起一种小花,晚饭花。
小时候,这是很常见的花儿。粗壮的根茎,密密匝匝的叶子,傍晚齐刷刷的小喇叭热闹的盛开。
以前在明达念书时候,我带过一些小地雷一样的种子晒在明达大门进去那条绿化带里面。种子随便丢在土里,第二年热热闹闹的开了好多花。上晚自习的时候,走入校门,刚好可以见到紫色的晚饭花盛开,还有一股清香。
不知道当年是否有人在意过她们。
汪曾祺在他的小说集《晚饭花集》序中说,“这种花公园里不种,画家不画,诗人不题咏“。确实,这是一种很”贱“的植物。汪曾祺觉得只有一个“野”字它倒是当之无愧的。
我就是喜欢她的“野,极具旺盛生命力的野草。“随便丢几粒种籽到土里,它就会赫然地长出了一大丛。结了籽,落进土中,第二年就会长出更大的几丛,只要有一点空地,全给你占得满满的,一点也不客气。它不怕旱,不怕涝,不用浇水,不用施肥,不得病,也没见它生过虫。”
有一年租的房子,老房子,在七楼,顶楼,爬上来累的气喘吁吁。在楼道朝北角落堆放了很多花盆,花盆里面有干巴巴的泥土。可能房东以前爱种花,房东搬新居好多年了,这些花盆被遗弃了,里面的花儿早就没了,租户们都是没心思养花花草草的。没想到,有次大雨,雨水飘到了楼道里面,一夜之间花盆里面冒出好多绿色芽儿,晚饭花!
于是每天我下班回来都浇点儿水。那时候我能想到的就是浇水,自己食不果腹的,哪里还能顾及给这野草买点肥料。这种花儿长势总是很努力,这贫瘠的花盆土,植株长的非常瘦,并且朝北没有太阳,但是还尽量的铺开叶子,本该绿色浓密的叶子,却长的稀稀拉拉的黄叶,我想大概不会开花,能活着就不错了。
有天下班回来,爬上楼,喘的狗一样,好不容易拖着腿到了六楼,转过来抬头看见上面的晚饭花开了。植株虽然很小,但是花儿一样开的很热闹。仿佛她活着就是为了要开花一样。
那时候我工作不稳定,居无定所,没多久就搬走了。我不知道那些丢弃在角落里面的花盆,那干巴巴贫瘠的泥土里面,来年会不会很幸运的还有雨水飘打进来让晚饭花再发芽,再开花,再结子。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13 0:18:40
  • 来自:海南
  1. 21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我以为我开着帖子很久了,再看看,7月28号才发的贴,也就半个月,大概是因为天热难熬吧,并且天热没运动,工作量又加大,觉得身体有些透支。
我一直是不睡午觉的,这几天累的中午总想休息,刚躺下就是电话。。。。只能作罢。
睡午觉也是奢侈的事情,小时候觉得睡午觉是浪费。中午偷偷跑出去,去河边钓龙虾。找有树枝的水边,龙虾会攀在树枝上。诱饵,要不就是在河边摸个田螺,敲碎了壳子,用线绑住田螺肉,要不就是偷偷从家里的中午吃剩下的韭菜炒肉里面捏一块肉绑在绳上,炒肉丢在水里,水面上会飘出一小片油花,很快就扩散了。
蠢头蠢脑的龙虾钳住了肉就不撒手,直接拎出水。
胆子大的男孩会在小水沟边掏龙虾窟,听说最怕遇到水蛇窟。然而我是没见过水蛇窟的,只是偶尔见过水草上翘起一个小小三角脑袋,吓得浑身直打颤。
也试图钓过鱼,找个细钉子敲弯了,挖蚯蚓。再寻几根鹅大翎,剪成浮标。
然而从没有钓到鱼。
有时候充军跑到荒草丛生的地方,会寻得几个纺锤形的瓢瓢,瓢瓢的学名应该叫“萝藦”,网上看了一下,说瓢瓢的壳子中药叫“天浆壳”,治疗咳嗽的,可惜小时候并不知道这些草还能入药,现在知道也无迹可寻,这几天咳嗽,咳的厉害时候,就觉得自己快像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里面咳出肺一样,要是能觅得几个瓢瓢尝尝也不错,止咳,记忆中,瓢瓢的味道,有点甜丝丝的。
最喜欢的植物,还有麻苘,也叫青麻,叶子是桃心形状的,有绒毛,虽然是一年生草本,茎却可以长的很高大,叫青麻,估计是因为茎可以作为纺织纤维使用。当然最稀罕的就是她那黄色的小花了,将花萼去了,用指甲小心掐开花托和花冠连接处,会有粘液形成拉丝,待拉丝风干了,将花托黏在耳朵上,花冠被拉丝吊着,形成一个耳坠,没开的花骨朵就是一个小圆坠,开了花的就是一个小花坠。或者将完全开了小花,直接黏在耳朵上。
抓鱼捞虾,野草野果,这些都是乡间小孩常见的玩物,然而,在城市里,却是难以寻觅到的。只能想念。
(0)
(0)
飞鸟爸爸
飞鸟爸爸: 这个夏天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也好久没有停下来看看东西,写写东西了。习惯了中午不睡觉,不回家吃饭。看了下你的童年基本跟我是一致的,只是我那时候用杀鸡剩下的肠子钓龙虾,用青蛙肉钓龙虾。偶尔也用缝纫机的针和桑树枝绑在一起钓长鱼,只是也从来没钓上来过。小时候也不光钓鱼,在晚上会带上鱼叉和电筒去河里照鱼,一般都是冬天打鸟夏天照鱼。说了些话,又要开始忙了。祝安好!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15 23:58:34
  • 来自:海南
  1. 22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在网上下单买了一些书,打算开始藏书,为自己,也为孩子。早些年我一般两个行李箱,一箱书一箱衣物。后来慢慢的,一箱书没了,再后来衣服的行李箱也混没了。到杭州的时候,就剩下一件在地摊买的T恤和一件旧工装裤,口袋里面剩下不到一百块钱,在超市里面徘徊很久,还是咬牙买了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在那个人生低谷状态下,精神上苦闷比肚子吃不饱更可怕,在杭州那段时间,唯一做对的事情,就是买了这几本书。正是所谓开卷有益,高尔基这部自传体小说,描述的经历,激励了我走出低谷。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买啥书,没钱。每次搬家,都只有锅碗瓢盆。就买了执业考试用的书,工作稍微稳定下来,买过几部历史方面的书,却觉得无心、无力、无时间去看完。
大多时候,还是在手机上翻翻电子书,夜里睡觉前催眠用,迷迷糊糊中,也不知道看了几部书,心得全无。手机掉水里,原来的电子书也都没了。
大学前,看的书不多,也是遗憾之一,不过也有点小幸运。
那时候中学生流行的是,男生看台湾武侠小说,女生看台湾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我没看过,所以并不知具体如何,台湾言情小说,很多女生看的如痴如醉,我出于好奇看过一两本,无味,无益。
小时候家里有一套《西游记》,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囫囵吞枣的看了西游记。后来不知道哪里得到一套盗版的《三国演义》,看完第一遍三国,觉得满纸都是杀戮和算计,难怪老话说的,老不看三国。早些年的盗版书是很差的,错别字很多。记得三毛说过,她是感激当年台湾盗版书的,因为很便宜,让她能看到很多书。
当然现在,网络销售的正版书很多,折扣也很大,买书不再是很烧钱的事情了。
上高中的时候,课本里面有一段红楼梦节选,黛玉进贾府。那时候的语文老师,姓氏,记得不太清楚,应该姓张,愧疚,记忆碎片太难拼凑了。这位老师,可能是一位红学爱好者。讲那一课的时候比其他课程激情多了不少,还特意板书了红楼梦荣宁两府的人物关系图谱,写的满满的一黑板。然而那时候我还没读过《红楼梦》,所以一脸懵逼。上了那节课不久后,我翻了家里的《红楼梦》,看了几页,觉得曹雪芹一个大男人写的都是闺帏内的小事儿,有点无味。所以第一次看,也只是忍耐的看了几章就放下了。
再后来,有个周末不知为何,又捡起开始接着看,躲在房间看了一天一夜,被家里发现没收了书,吃了饭睡了觉才将书还给我。此后除了高三外,我每年都会看一遍《红楼梦》,大概持续了八九年,近些年却只看了一两遍,当然以操劳生计为借口了。《红楼梦》每看一遍,体会自然更是不同。“书香多情似故人”。十几年前在南京考研的时候,一个雨夜躲在校漂集聚的简陋出租屋内看这书,突然觉得与曹雪芹促膝而坐。“谁解其中味”。早些年看过一句话,出处我已经无从查起,那意思是,可以超越时空与作者交流,真是身临其境。宁荣二府的人物关系,虽然早已了然于心,但是,还会常常想起,那已经记忆模糊的满满的一黑板的板书。
不是出生书香门第,小时候能看到书,虽然也就这四大名著了,不过好歹也是在大学前把四大名著看了几遍。
至于其他的名著,没有机会看到,没钱买书,小时候,觉得买书确实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时候唯一买书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所有的书都摆在柜体里,不能翻阅,正价出售。学校也没图书馆,唯一看过的国外名著,就是《茶花女》。同学之间借阅的。具体细节不记得了,看完就觉得好,好在哪里当时也说不出一二三。
还有一本《呐喊》,深红的封皮,只是少年时期,看不太懂鲁迅作品。后来大学又看过几遍鲁迅部分作品,最深刻的还是《阿q正传》,第一遍,笑话阿q好傻,第二遍,笑不出来,看完第三遍,头上冒汗,原来自己就是阿q。吓得赶紧合上鲁迅的书。后来不记得在哪里看到哪位文豪评论这小说,竟然和我体会一样。鲁迅的笔,比手术刀还锋利,解析人性太透彻。毛姆好像也是弃医从文,然而我还没看过他的书,这次买了他的《人性的枷锁》。
当时还看过一本书《英雄无悔》,这小说是根据当时同名电视剧写的,看完和同学交流过,觉得文笔很烂,但是总体来说,文学作品比影视作品更好看,有丰富的人物内心描述,所以人物形象更立体。当时很喜欢这部电视剧的主演濮存昕,现在想想,不知道喜欢他啥。又不帅,和我现在的男神乔治克鲁尼这个老男人比起来,好像差太多。。。。谁知道年轻的时候想法是个啥意思。
上大学时候,看到那么大的图书馆,觉得好幸福,看了一些,然而觉得看的还不够,那样好时光是不会再有了。
弘一大师的弟子说他人生有三重境界,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灵魂的生活。现在粗茶淡饭能吃饱,心中却觉得荒芜一片,应该往人生第二个境界爬爬了。所以还是要好好听党的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20 13:07:04
  • 来自:海南
  1. 25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看到丰子恺的文章和配画《穷小孩的跷跷板》。文章写的悲天悯人。在这社会里,穷的大人固然苦,穷的小孩更苦!穷的大人苦了,自己能知道其苦,因而能设法免除其苦。穷的小孩苦了,自己还不知道,一味茫茫然地追求生的欢喜,这才是天下之至惨!想想也是,看到那些脏兮兮的小孩,觉得生来就是个悲剧,而小孩自己并不知道,只叫别人看了觉得可怜,他们未来会不会摆脱这种贫穷?

在医院待产时候,见到不少生二胎的产妇,谈到将来两个孩子养育费用,都轻描淡写的说,有钱就念书,没钱就不念了。不知道是应该敬她们对生活的乐观呢,还是可怜她们的无知。

虽然不一定每个人念书目的都是金榜题名,但是对于每个人,念书首要目的,是消除愚昧。

不过,回头想想,我们也是穷小孩长大的。看看丰子恺的那画,两个光膀子的小孩,坐在一个长凳两端,长凳中间下垫着另外一条长凳,简单几笔,栩栩如生,就连长凳八字腿之间两根横梁和板凳面上的榫舌都画出来,那长凳和我们小时候家里的大板凳是一样一样的。大板凳除了坐,夏日还是午睡的床。这长凳做的简易跷跷板,我们小时候也玩,只是凳子腿离地面不高,所以翘的幅度不大。

穷小孩玩的跷跷板,幅度大的,还是板车。

小时候大人教育孩子,都是这说的,不念书,将来去拉板车。

虽然是小孩,但是小孩子都知道拉板车是很辛苦的事情。每次放学或者上学,走到胜利桥北头,城河路口,都能看见两边总是排着十几辆板车,车主坐在车头上,等着生意,很多车主我都认识,都晒的黑黑的。走在平地上还好,就是怕上桥,那时候都是拱形砖桥,坡大,拉板车的人身体前倾、低着头,两只手拉着车头的把手,把手一般都是废轮胎割成的,车手夹在腋窝下,腿使劲的蹬着地面,艰难的一步一步往前蹬,旁边推车的人,也是身体前倾,双手推着车厢板上的柱子,使劲的蹬着腿,上桥的路是多么漫长。中间还不能停下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了桥上,总算可以歇一口气,用挂在脖子上黑乎乎的毛巾擦一把脸。然而下桥,也是费力气的,拉车的人身体后倾,腿往前小碎步的快速移动,板车前端翘起,车板纵向两根粗木的后端贴在地面上,增加摩擦力减速。

偶尔会有熟人会将板车暂寄存在我们那,小孩子就爬上板车玩跷跷板。那时候有个邻居家里经常寄存一辆板车,然而车轮是卸掉的,这车轮是分别安装在一根横轴上的,横轴只要卡在车板底木头的半圆槽上就好了,车厢板也卸了,就剩下个光秃秃的车板,不过小孩子们还是一样玩的不亦乐乎,当小船玩了。

现在板车早已销声匿迹了,拉板车的人都上了年纪。长凳也很少见,不知道现在农村是否还有这种条凳。小区有个给小孩子玩的滑滑梯和跷跷板,然而,已经没人陪你一起玩跷跷板了。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29 2:02:37
  • 来自:海南
  1. 27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这个周末日一直加班,累的狗一样,虽然现在收入是我以前做梦也没敢想的,但是我还是不知道赚多少钱才是满足。
前几天看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关于一个画家的故事。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经纪人,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学画画,然后离家出走开始流浪,变成一个穷画家。
我想我是没这样的勇气了,注定只能偶尔抬头看看月亮,然后继续埋头赚那六便士的小钱。
初一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的同桌是个黑黑瘦瘦的小男生,他父亲是我们的美术老师。有一天他父亲到教室里找他儿子,发现不在,就对我说一句话,你为什么不去学美术。还拍拍我脑壳。
我愣了一下。
那时候班上有同学去学美术的,然而我是没敢奢望,因为艺考烧钱的。那时候我确实也喜欢画画,画点美人图什么的。小学时候就开始画,班上有好几个女生都喜欢画,关系好的,课间还会拿出来相互看,我的从来没拿出来给人看过,自己觉得一般般,并且那时候我非常内向,很少和同学说话。
老话说的话,穷学理工富学文史。作为一个穷十八代,我一直以为学理工才是出路,出来做个工匠能有碗饭吃。
所以这美术老师的话,我也没多想。
大概就初一二时候有美术课吧,后面年级就没了,可能“德智体美劳”不需要了,就只剩下升学率了。
大学时候,有选修课,不知道为何心血来潮选了一门国画。一无所知没任何基础的去上了一节课,教授的是写意山水画。回来就要准备作业,买了几根羊毫狼毫和宣纸,图书馆借了一本画册,好不容易涂抹了一棵树,室友说,看起来像一棵树。我觉得很糟糕,但是能力有限,再也涂抹不出更好的,硬着头皮在第二节课上交了上去。
老师是建筑学院的老教授,建筑学院有建筑设计,要教授美术的。经常看他们院的学生画展,基本上都是水彩画,写生的各种建筑,最多的就是徽派建筑。觉得人家画的很漂亮。
把自己临摹的树挂在黑板上,老师看了一眼,又转头看我一眼,又转过去看看树,半响不吭声。我心里只打鼓,是不是太挫,老师没法点评。
然后问了我一句,是不是学过画。
嘛意思。。。九年义务教育中那点美术课,算不算学过画?
后来老师说,有个小树枝应该向后画,有立体感。别的没说啥。
一星期才一节课,并且只有半学期的课程,所以一共没几节课,就结束了。学了点皮毛。考试需要提交一份临摹的画,我临摹的画是啥忘记了,当然比原著简略了不少,我自己七分满意。隔壁宿舍同学央求我也替作一幅,我临摹了石涛的一幅早年画作,苦瓜和尚的画是我最爱的,早年作品疏秀明洁。画好之后我竟然舍不得送给同学,我自己八分满意。但是人家上门来讨要,只好割爱。结果她打开一看,脸一冷,说就画了这么几笔,连个谢都没说,愤愤的拿着画走了。留下我和室友张大嘴巴。草泥马,懂不懂画。
后来那幅画,老师给她打了高分,我和她没什么深交,所以也未问过她是如何感想的。有些东西,不需要每个人都懂。后来院里将所有当年选修国画的学生作业都展览出来,我看了一下留言册,心里才萌发出一个问题,我要是学美术现在会怎么样?
不过有位同学留言,很戳中要害,因为一般一幅完整的山水画总要题跋的。然而那时候我的毛笔字写的虫爬一样,所以没好意思写,自己也觉得是一个很大残缺。
课程结束后,我还是坚持练习了半学期的国画,下学期就开始念双学位,周末和晚上都在上课,就搁置了。
这一搁置,不知道是多少年。
第一次考研落榜后,我回老家养病,半年之久,稍微精神好一点,开始练习毛笔字。毛笔字刚刚写的有点感觉,又放弃开始继续备考。
毕业时,我将一些笔寄存在留校读博的师兄那边。几年后,我稍微安稳下来,请他从武汉给我邮寄过来,发现笔毛已经脱落了,不能再使用。
于是又买了一批笔墨和宣纸。想再续,然而租的房子家具简陋,我只有一张小破电脑桌,放了个电脑都觉得很局促。宣纸当然是铺不开的,只能用草纸练练字。
那时候总想,能有个自己的书房多好。
现在书房有了,时间没了。
月亮和六便士。我卑微的选择了六便士。如果我学了美术,会怎么样?有可能,或许真的是饿死了。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8/31 22:56:37
  • 来自:海南
  1. 28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开学了。想起小学开学的时候,拿到新课本,第一件事是包书皮。那时候物质还是匮乏的,报纸都是比较稀罕的,然而报纸包书皮是坚持不了几天就磨烂了 。有些女孩子磨烂的书皮也舍不得扯了,每次看她翻书,破烂的书皮折叠在书面里面的那一小块掉下来,她又塞回去。
并且那时候还没胶带,折叠的的纸书皮过几天就散了。或者书脊地方撕开了。
那时候还有,现成的书皮卖,很薄的塑料膜,红色的。套在书上,皮不靠肉的。因为太薄了,指甲一划,就划出一道印子,那印子细看,是撕开的一个个三角形小豁口。一般都是有钱的小孩才会用。
有些小孩子的书,是不包书皮的,念到哪一页,那一页的就卷角了。半学期下来,书面都没了。还记得有男生懒得抹平书角,就用小刀把书角切了。
后来有了挂历,挂历纸包书皮是非常好的。那时候挂历还有塑料膜的,印刷了一些明星风景什么的,所以,有时候书皮上是半个人脸,明星脸上厚厚的粉也掩盖不住粗大的毛孔。谁叫那时候技术不发达,没有ps呢。
包书皮也是个细工。讲究一点的会在书面上的右下角折一道杠。有了透明胶带,可以将折叠的书皮固定住不散了。
中学时候,基本上不包书皮了。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 0:04:57
  • 来自:海南
  1. 29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前几天太累了,所以这两天晚上就没有加班,晚上不加班,突然又觉得无所事事,无聊到把笔记本拆了清灰,幸好没有发生多出几颗螺丝的事情。小时候的夜晚大概不会这样无聊,看看星星,听听蛙鸣,抓抓萤火虫。
偶尔翻一下《昆虫记》,看了一篇关于萤火虫的。没有想到法布尔观察的那么仔细,对这小小虫子的“生活起居”都观察了,当然也有发光原理。法布尔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到的发光原理是虫子屁股上有一种物质和氧气发生反应从而发光。现在技术认为是小虫子体内有发光细胞,发光细胞内有荧光素,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进行生物发光。可见法布尔的结论还是正确的。
法布尔是为中学老师,他的试验条件很艰苦,他的实验室,就是一座杂草丛生的废墟,荒石园。然而,每一篇描述各种小虫子的内容却非常的丰富。虽然,萤火虫是小时候很熟悉的虫子了,经常抓了玩,黑黑的小虫子,夜里捉住放在玻璃瓶里面,悲哀的是第二天都死了,然而我们对这种小虫子了解是甚少的。
只是现在可能见到这小东西都难了。
城市里面是没有的,农村估计也少见了。
五十多年前,有个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写了本书,叫《寂静的春天》。讲述的是,因为农药的使用,导致农田里面所有的昆虫和小动物都灭绝了,只剩下悄无声息的春天,没有虫鸣,没有蛙叫,没有鸟啼。这本书的出现,才使人类的语言出现一个新的名词:环境保护。当然也引发了一场运动,一场革命。
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年的环境以及开始好转,毕竟他们已经走到了环境库兹涅茨U形曲线的上升期,而我们,可能还在向最低点走去。
可能,我们的农村,不仅仅是寂静,不仅仅是看不见小小的萤火虫,不仅仅是农药残留,不仅仅是生活垃圾堆放,不仅仅是生态系统失衡,还有隐藏着多少毒工厂。
还有,绝望的癌症村。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5 22:35:47
  • 来自:海南
  1. 30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一晃半个月没来了。今天是中秋。月亮是没有的,台风来了,一直下雨,还很凉。
月饼也是没有的。我是不吃月饼的,十几年前考研的时候,中秋过后,超市月饼甩卖,买了很多散装的,当午饭吃,省下一顿盒饭钱,吃怕了。
老妈忙活一下午,做了一些糖饼,包的芝麻和糖,吃了两个。
记得打小时候,好像每到中秋就做糖饼。不知道是不是阜宁风俗。
小学时候,音乐课上有一首儿歌,有句歌词,八月十五爷爷为我打月饼,那时候刚好中秋,放学回家看见老妈做糖饼,我就奇怪,为什么别人中秋吃月饼,而我们是吃糖饼。
这糖饼,其貌不扬,说不上有什么特色,口味谈不上什么独特,做工谈不上有什么讲究,简简单单的发了面,包上芝麻和糖,在平底锅上烤熟了就好。但是,也许,就像那粗茶淡饭一样,平常味,才耐吃。
(0)
(0)
飞鸟爸爸
飞鸟爸爸: 糖饼应该是一众风俗。打记事起每年的八月半都吃。现在父母不在家,丈母娘也很少弄。越来越多的情况是弄出来现在的人不吃了,索性他们也就不弄了。其实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糖饼赏月也是蛮有意思的。不过因为台风的影响看不到月亮。。。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29 0:54:00
  • 来自:海南
  1. 31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今天的夜晚,除了呼呼的风声,什么声音都没有了,连往日马路上车流的声音都没了,偶尔一架起飞不久的飞机轰隆隆飞过。不过,晚上最想听到的声音,是轮船的汽笛声音。
小时候的夜晚是可以听到射阳河上轮船的汽笛声音。那时候总以为自己耳朵是不是听错了,然后支楞起耳朵再仔细听听。那时候觉得离射阳河远着呢,觉得射阳河好宽,觉得阜宁大桥很长。
萧红写了一本书,《呼兰河传》,有时候,我就想,我或许也可以写一本《射阳河传》。当然,《呼兰河传》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国民灵魂的挽歌。我是没那个水准,并且这种立意,也是不合时代潮流的,或者说是不和谐的,我只不过就是想记录记录儿时所见之人、所见之事。
然而,终究也只是想想。写作是一个费力、费时、费心、费神的事情。
(0)
(0)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7/1/19 0:58:57
  • 来自:海南
  1. 33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暑往寒来。



这帖子还是在夏天最炎热的时候写下的。这几个月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这段时间,是我工作以来最忙碌的几个月,我也不知道自己累不累,每次当我觉得自己不想干了,我想想十年前食不果腹的自己。



 “翻开陈旧的往事,看见一身沧桑,走过陌生的地方,我回到异乡风吹的太狂,我感到,有点凉。”



张镐哲那苍凉沙哑的嗓音,像一把锯子落在五脏六腑上,撕心裂肺。



 北风又传来熟悉的声音,刹那间让我突然觉得好冷,



仿佛在告诉我走得太远,有没有忘记最初的相约。



 写到此处,我已经觉得难以续下去。只能在这冬夜一遍一遍单曲循环这首《北风》。
(0)
(0)
飞鸟爸爸
飞鸟爸爸: 暑往寒来,反复纷杂的一天天一年年。到底了,想家了没?年龄的增长对过往爱听的歌有更多的感触,对环境也变的更敏感。
人生路,莫慌张
人生路,莫慌张: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82年罗大佑的鹿港小镇,早早的就感受到了外出游子的必经规律!廿年过去,更多人仍一事无成,还在为生活奔波和劳作。
  • 秧插水中天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7/1/23 12:03:10
  • 来自:海南
  1. 34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年关将至,城市里的人群如同潮水退去,马路上渐渐变的空旷。
此刻可能阜宁的大街小巷已经塞满了回乡的人,忙忙碌碌的置办年货。
再过两天,我也加入这潮水中,去外省探亲。小时候生活水平低,就稀罕过年那几个馒头肉丸,还有眼巴巴的能穿新衣服。而今过年,奔波在春运的路上,就是过年的主旋律。
早上起来,我就想,要是当初,我也和几位同学一样,选择考个师范啥的,现在老家做个教师,是不是很安逸,不会这么奔波?想到这,我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就算从头再来,我也是不会去考师范的,年复一年,在同一个地方从事这同样的工作内容,我会厌倦的。当然或许我这样的认识是浅薄的,至少每年的学生是不同的。
如果再回到从前,我是否会明白生活重点?不怕挫折打击没有空虚埋怨,让我看得更远。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还是不错的。虽然我们当初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每个人性格不同,想法不同,所选择的路自然也不同。
如果再回到从前,我也不知道年轻的我还会选择什么愚蠢的路,没错,有时候回头想想曾经选择的路,都是愚蠢的。但是也是曾经的愚蠢,才换的今天的成长。
昔日一位同事和我说,这两天眼巴巴的幻想这几天老板能给她发年终奖,最多也就两三千元。我只能鼓励她,勇敢的找老板开口要。她差不多是接替我的工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年若不是我被这老板辞退了,或许她的今日,也是我的今日,为两三千,也在这眼巴巴的幻想。
如果再回到从前,所有一切重演,我们未必就比今天能过的更好,今天所失去的一切、所取得的一切,是最好的。


[此贴被秧插水中天于2017/1/23 12:18:37编辑过]
(0)
(0)
飞鸟爸爸
飞鸟爸爸: 为了寻找片刻的心灵安静已经失眠一夜,年关越近越焦虑。可能这也是当下一种生存状态。说到当初,明明可以选择师范或者医生,但是打小打心底就讨厌这两种职业。再给我选一次我也会毫不犹豫的不选择。县城的生活一半人是沉湎于其中的。说难听一些就是没什么“追求”。我也算其中一员。当我进入一二三线城市,甚至去盐城的时候,我总是很厌烦的。不适应要做那么久的公交,不适应办个事可能要在路上花掉2个小时。
您好,看看就成,有什么想法还是另外开帖说吧!